● 電能可視化:電能以圖表的形式清晰展示,一目了然; ● Web+APP云平臺服務:通過標準瀏覽器、手機APP等,隨時隨地可以遠程訪問查看自己的用電信息; ● 專業化的能效統計分析管理:用戶可輕松地管理好自己的電能和配電設施,用好每一度電,有效降低用電成本; ● 充分利用公共互聯網作為通信基礎資源,工程造價低,實施周期短; ● 完善全面的信息安全加密認證措施,確保數據信息正確機密完整傳達,并能抵御網絡攻擊; ● 最優用電運行和能源供需協調控制,確保各種運行工況下的載荷平衡及系統供電可靠、穩定和高效,合理降低電費成本; ● 需求側負荷及能源(儲能及分布式電源)自動響應,滿足主站/調度對用戶用電負荷的額定限制,實現和諧調控非拉閘限電,支持區域能源協作調峰; ● 結合本地運行監控,滿足四遙功能需求; ● 公共信息與應用服務云平臺,各種電能管理業務信息共享,用戶、服務機構、供售電企業以及政府能源主管部門多方協調互動。 ● 智能微網協調控制及虛擬電廠技術促進清潔能源消納; ● 統一物聯管理對外開放共享合作,堅實的基礎支撐實現可信互聯、安全互動。 |